《南史》卷五九载:当初,江淹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此,o家境显得特别贫困凄凉。万般无奈之下,江淹常常靠着自己打柴卖来维持生计,奉养母亲。
曾经一次,江淹在砍柴的地方得到了一具貂蝉,他准备将貂蝉拿到市场变卖成钱,来赡养娘亲。可他的母亲却不同意,说:“这是你即将走上好运的征兆啊!你如此富有才华,绝对不可能长期处于贫困低贱之位的。你就把这貂蝉留着,等到做了朝廷侍中的时候就戴上它。”后来真如母亲所言,江淹当上了朝廷要员。
江淹凭着一手好文章而显达于世。到了晚年,他的才思逐渐减退,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传说,他在做宣城太守任期结束后回家,途中曾将船停泊在禅灵寺附近的一个小沙洲旁边。这天晚上,他下榻在驿馆,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张景阳,告诉他说:“从前,我曾经将一匹锦缎存放在你那儿,今天可以还给我了。”于是,江淹从怀中取出数尺锦缎给他。那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非常生气地说:“你怎么将它割截得只剩下这么一点点哪!”就在张景阳回头之际,恰好看见了一个叫丘迟的人,就说:“剩下的这点也没有多少用处了,我就把它馈赠给你吧。”于是,将剩下的几尺锦缎交给了丘迟。从那以后,江淹的文章就越发写得差劲了。
又传说,江淹曾经住宿在冶亭的驿馆中,睡梦中出现了一位自称叫郭璞的男人。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存放了好多年了,现在可以还给我吗?”江淹于是从怀中摸出一支五色笔出来,交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富有文采的诗文。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江淹已经才思枯竭。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也就由此而衍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