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谋发展,奔向振兴路
——西南大学学子走进西城仔调研产业新貌
聚力脱贫困,奔向小康路。为深入基层,为村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8月11日,西南大学冀信小分队赴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进行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村党支部书记顾双年的带领下先后来到西城仔村村委会和御叶坊茶厂等多个特色产业,并采访了驻村扶贫工作组、村民等多方人员。
刚进入西城仔村,小队成员便在村支书顾书记、驻村扶贫小组成员孙书记的带领下进入西城仔村村委会,向书记们了解情况并询问相关问题。经过书记们的耐心讲解,小队成员了解到,西城仔村原来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在家务农为生,收入低,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内环境杂乱,道路全为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村有人口223户753人,常住人口约300人,建档立卡户173户543人,贫困发生率高,2016年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面对底子薄、基础弱的不利条件,西城仔村在脱贫攻坚中自力更生,积极发掘自身优势,主动抓住各种机遇。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税务局挂钩帮扶西城仔村,在扶贫队员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下,由“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脱贫,带领西城仔村村民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化道路。

图为实践队聆听书记讲解
在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帮助下,西城仔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学习其他地方的扶贫经验,研发出了具有北方特色的红薯叶制茶技艺。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御叶坊”茶品牌被多家媒体报道,在2017年第七届河北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引发现场消费者的层层围观,人们纷纷对其光鲜的色泽和浓香的口感赞不绝口。
在参观御叶坊茶厂的茶叶炒制车间时,记者了解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利用本地所具有的红薯叶资源,创造性地建造养生茶厂,为乡村脱贫持续发力。该厂生产的茶叶属于北方茶叶,与市场常见的南方茶叶相比,农药残留、重金属少,性价比更高;同时也具备许多养生的功效:红薯叶茶润肠道,酸枣叶茶缓解失眠等。村支书顾书记介绍说,村里的茶厂体量小,不如大企业产量大,但更易走精品路线,例如小众化的保健品。研发希望做出一款特色产品,目标为30-50岁的白领人群,主要解决其易失眠的问题。提到产业的不足时,驻村干部孙书记说,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宣传和运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知名度不高以及宣传运营人才的匮乏。如果邀请一些主播进行直播宣传,成本可能会很大,甚至会高于产品利润。”

图为实践队在“御叶坊”茶厂学习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入感受了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变化,也通过实践提升了对社会基层的进一步认识。深入基层,服务大众,广大青年大学生应自觉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实践队员与书记合影
(西南大学河北石家庄冀信小分队成员史佳泽 张诗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