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话里老家人常常用到“捏”字。
“捏”本来是生活里常用的一个动作,捏,一是用拇指与别的手指夹,比如:“你去把撒在地上的绿豆捏起来。”捏,二是用手指把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比如:“别闹人了,我和泥给你捏个小狗娃儿,给你捏个小公鸡儿。”“捏”表示的是手指的动作,这个动作并不大,在这里老家人用的是“捏”的本义。
“捏”,在老家还常常是挂在嘴上的一个词语:“谁谁老捏!”“谁谁不捏!”“谁谁捏来捏去,捏值了!”“谁谁捏来捏去,捏掉底儿了。”“我就看你捏到啥时候嘞!”“等你捏掉底儿,你就不捏了!”……
这里的“捏”,老家人用的是“捏” 的引申义、比喻义,老家人用“捏”的时候,那用的真是神力无比、生动有趣。
小时候,村里有个姑娘长得特好看,家里条件也不错,说到订婚娶媳妇,村里人都说“要订就订XXX家的闺女”。好多人给她说婆家,也有好多家托人去向她求婚,那真是媒人、熟人“把门槛都踏烂了”,她相了多家,也没中意的;她相了几年,也没有看上的,因此村人便说这家的姑娘“老捏”,意指特爱挑剔,过分挑拣。
这家姑娘捏来捏去的,把自己捏成了大姑娘,高不成低不就,成了个嫁不出去的“老闺女”,村人说“谁也不怨,就怨捏过火了!”到了这般地步,姑娘的七大姨八大姑,都失急慌忙跑前跑后做她的工作:“咱可不敢再捏了,再捏,真是没人要哩!”
后来这家姑娘还是一个劲的捏,她爹着急了,硬捏着她说:“你再捏,我就没脸见人了!” 她弟也着急了说:“姐,你算捏出名了,你再捏,我的媳妇也捏没影了!”但这个姑娘,还是捏来捏去的,最后捏成的婆家,各方面还不如以前相看的,村人说她“捏得不值了”,“捏掉底儿啦!”。
在上面这段对话中,一个“捏”字,反复使用十几次,但我们并不感到烦,反倒觉得有味儿。如果换成普通话的“挑”“挑拣”等词,意思倒也说得过去,但却少了传神和意趣,好个传神的“捏”字!
在生活里,“捏”没有错,“捏”是想把自己的生活“捏”到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一个高度,但关键是要把握好“捏”的度,不能没有边儿的“捏”,没有局限的“捏”,要实事求是的“捏”,要掌握分寸的“捏”!要做到该“捏”的时候就“捏”,不该“捏”的时候不“捏”,要“捏”的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