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方言中,卖干姜也是一个形容词。是形容人们在大庭广众吹大牛,说大话,抬死杠,认死理。

干姜块
为什么要说卖干姜是吹大牛说大话认死理?为什么不说成卖干豆腐、卖干萝卜、卖干白菜呢,反复认真地想,我觉得这个姜字,应该是与咱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姜关系不太大。
姜,大家都知道有各种功效,能够驱湿寒、通经络,也是重要的调味品。鲜姜可以炒菜,干姜也可以炒菜。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入药,是一味中药材。但这些,我感觉好像与这个吹牛说大话关系不大。应该说。这个姜字应该是犟,就说是人们常说的死犟干犟,依这个意思,大概就能说得通了。当然了,一家之言,有可能还有其他的说法,也不一定。无论怎样,在蔚县方言中,说卖干姜就是吹大牛、说大话、认死理,这个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一个名词,所以,就没有必要改成卖干犟了,那就卖干姜吧。

干姜片
一般来讲,在村里边卖干姜、吹大牛的地方大多是在村子里的十字街巷口,或者是供销社的大门前。尤其是农闲的时候,人们围在一起抽着旱烟,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对于某些生活当中或者村里面的某些事,发表着各自的一些看法,往往,有些人说话不多,听得多。有些人,聊天闲扯,却并不犟,不认死理。
只有极个别的人,往往会成为大街上吹牛皮卖干姜的主角,吹吹自己的年轻时候的过五关斩六将,在外面闯世界的见识,或者道听途说来的轶闻趣事。总而言之,无论讲什么,都是强调自己有理,说自己行、自己能,都说的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事,肯定不会说个人走麦城的事。其实,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免不了有一些糗事尴尬事,有一些自己回想起来也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的事。这些事,人们往往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卖去说的,吹乎的那肯定是自己闪光的好的一方面。这个也能理解。有时吹得正兴起,冷不丁被知情人揭穿老底,也很显尴尬。

老宅
假如这时村里面来了卖豆腐的,或者是卖爆米花的,或者是卖杂货的,这时候人们都会上去评判一番。等人家走了以后,还可以评判并自我夸耀一下。尤其是,在供销社的门口,这地方,往往是人们聚集、吹牛、侃大山、卖干姜的主要舞台。在供销社的门口,许多人并不一定要进去买东西,只是晒晒太阳,交流交流信息,出来散散心,闲扯一会。有时候,在屋外面天太冷了,大伙为了暖和一点,也会挤到供销社卖百货的屋子里待一待。但是,抽旱烟的抽得太多了,烟雾弥漫,供销社柜台里的售货员不要说女售货员,就是男的也受不了人们旱烟锅子的烟熏火燎,往往脸也不太好看。偶尔,有人在里面买东西,人家买的时候,一些人探头探脑地插插闲话,挑东西时候,又说些不尴不尬的,引起一阵哄笑。走了之后。还又说三道四一番。

古堡
尤其是碰到快结婚的年轻人,在家里人的带领下到供销社买东西。这时候,在大街口,每天这样的这些人就更有了卖干姜的话题了,也往往让人感觉到不太舒服。总之,这也是村子里的一道风景吧,尤其是在大集体的时候,村里的人,出不去,大部分都窝在村里,出门还要请假,人都憋在一个地方,宣泻一下也是一种精神疏解。
热闹倒是很热闹,但是,当年都很穷,忙忙碌碌到年底,生产队里给调换出每人供应二斤白面,包上一顿饺子。好的小队里杀上一只羊,几十户人家在队里分一分,这也就算是过大年了。极度的物资贫困,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跟过去相比,现在真是好得太多了,一定要懂得惜福知足呵。

小村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