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玉大名》续
我们习惯称印为章,章印、印章!
印、章一致!
史湘云这个暗示很巧妙,把宝玉的大名也暴露在读者面前了。从兄弟起名的规律,宝玉的大名也应该有个“玉”字边,玉字边加上章,就是璋字!所以宝玉的大名叫贾璋。
如果把贾政三个嫡子女,也就是正妻王夫人所出的三个儿女,按长幼顺序读出来了,大家看看是什么:朱(珠)元璋!
这样来看,贾璋这个名字是不是更恰当地表达了左右结构的玉字辈起名习惯,同时又极隐秘地把“朱元璋”的名字钳入其中。
所以,贾宝玉,小名宝玉,大名贾璋。就是说,原作者是把大明开国之祖朱元璋的名字拆开了,分别命名了贾政三个嫡生子女。
为什么原作者不直接把璋字暴露出来呢,如果直接注明宝玉大名是璋,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都能立即明白原作者在写什么,那该书的神秘性大大减弱了!还有,也许创作该书初稿时尚在大明朝代,作者本意是丑化大明的,跟《西游记》似的,立意就是丑化大明太祖朱元璋的,他们担心文字狱!

我们知道,贾政的小妾赵姨娘生了一女一子,即探春、贾环,按照谐音读法,探读作太、环读作坏,就是“太坏”……
探春比宝玉小,贾环比探春小,这五姊妹按长幼顺序读出来就是:朱元璋太坏!
但这里也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就是原作者为什么出现咒骂大明太祖的情况呢?按说,该书应该是怀念大明、排斥满清才对啊!
我们在导言中已经说了,创作该书时应该是大明时期,是想讽刺、丑化大明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创作者思想变化,创作此书的目的不断修正。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红楼梦》这部书的作者班子里有明朝的叛臣逆子,或是受大明屠戮、打压的人,他们对大明有刻骨仇恨,或是大明的遗老遗少、皇亲贵胄,或是将军、大臣后人,他们都是朱氏皇权的受害者!只不过,后面又掺入了丑化大清的言论而己。
明亡时,一些皇室朱氏子孙性命不保,连起码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证。崇祯帝在国亡城破之际,逼迫皇嫂、天启帝张皇后和自己的周皇后自尽,又手刃亲生女儿长平公主朱媺娖,毕竟,亲生女儿,崇祯帝几乎不忍,掩面举刀、泣血哀嚎:汝何不幸生在帝王家!何其悲痛!
尽管谐音法解读红楼颇受诟病,但出于读懂目的,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本节完)